“经典阅读与思辨”读书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1浏览次数:

20233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经典阅读与思辨”之《理想国》读书会在法学楼202会议室如期举办。本次读书会由麻d传媒2022国产大象外国语学院熊毅教授主持、评议,邀请外国语学院罗旋博士法学院郭炯博士两位主讲人对《理想国》进行多维度解读。本次读书会旨在探寻经典著作《理想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为同学们鉴赏经典提供新方法、开拓新视野。



熊毅教授主持


主讲环节

罗旋博士以“《理想国》中的‘理想’”为主题为同学们进行讲学。罗老师以《理想国》的书名译法为引,接连发问:“柏拉图写《理想国》是要表达什么?”“为什么先贤们会以对话的形式阐述思想”,生动传达了问题导向的重要性。她认为好奇心和勤思的习惯是发现、提出结构性问题的重要前提,启发同学们学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地图与新知识之间进行联想。此外,罗老师还将《理想国》中“想象”的概念与康德哲学、海德格尔哲学及现象学哲学进行串联思考,进而联系到存在与信念的关系,并将同学们引进了对“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宏大问题的深思中。最后,她就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一首短诗与《理想国》中的“理性”之间的跨时代互文进行发问,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和热情。

罗旋博士发言


郭炯博士从法学视角对《理想国》的刑罚观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柏拉图对刑罚观的贡献。首先,郭老师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引出对“如何对拐卖妇女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思考,即买卖同罪(罚)是否合理?由此抛出以下两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什么样的刑罚是正义的?正义应该以什么方式实现?看着同学们讨论热烈,郭老师总结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柏拉图突破了感性认知,从理性角度进行反思,认为惩罚应该体现两方面的价值,即矫正和威慑。最后,郭博士指出当今我们仍然品读《理想国》的意义所在,即柏拉图从法律存在的应然性来实现惩罚的正当性,主张预防主义刑罚观,通过教育实现正义。柏拉图迈出了刑罚史上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伟大飞跃,对我们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郭炯博士发言


互动环节

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就阅读《理想国》的收获和疑虑展开激烈讨论,并与主讲人进行深入交流。同学们提出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刑罚能实现正义?”“文学史中某些思潮流传许久,某些则是转瞬即逝,是否可以理解为思想的正确性需要时间的检验?以及什么样的思潮能流传更久呢?”两位主讲人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和寻找“答案”的路径,并细致地给出了自己的多维度思考,认为许多问题都需针对具体的情境而论,没有唯一的答案。在互动过程中,两位主讲人和评议嘉宾展现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质朴的育人情怀,师生互动交流深入、热烈,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点评环节

熊毅教授对两位老师的分享内容和本次读书会的交流成果表示了肯定,并进一步对《理想国》中的内涵进行了补充。熊毅教授强调了“善”这一理念的意义与价值,并指出“正义”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智慧勇敢节制”共生她认为《理想国》中的四个隐喻形成一个整体,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值得我们时常品读和思考。

熊毅教授评议


此次读书会到此圆满落幕。两位主讲人分别从文学及法学两个不同的学科出发解读《理想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对经典著作的思辨性鉴赏、形成哲学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点评嘉宾则是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导同学们围绕经典书目展开交流。

“经典阅读与思辨”系列读书会不仅是一项学术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交流与文化传承。通过本次读书研讨,师生宛如置身于古希腊的学园之中,与柏拉图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思想也随之变得更为开阔。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必将持续以“经典阅读与思辨”读书会为平台,在阅读中增进科学态度、人文品性、专业品格,锻造批判性思维,培养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读书会合照




文字:许香香、程淑卓、潘英奇、梁秋慧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通知公告